發布時間:2022-11-10 瀏覽量:
智能倉儲設備系統作為“工業4.0”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目前物流領域研究的一個重點。生產流通企業的業務發展離不開物流倉儲,兩者有機融合才能夠使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作為提供物流服務的3PL企業,更應該重視倉儲的管理優化,的企業才能獲得穩定的客戶群體。為此,中小企業考慮引入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勢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普遍資金不夠雄厚,引入智能倉儲,其投資成本大,建設周期長,對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狀況來發展智能化倉儲物流,必然成為企業戰略決策的重頭戲。
國內外對智能倉儲有關的各個模塊應用及運作、系統構建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都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如顧曉莉(2013)、郝秀芹(2008)、姚俊峰(2018)等對RFID、AGV等設備的應用關鍵模塊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盧軍、蔡懷海(2018),馬朝斐(2019)等主要研究如何優化智能倉儲的系統構建。但隨著智能倉儲的發展,只有極少量文獻對其發展是結合成本和企業經營狀況進行研究的。
雖然目前國內外在智能倉儲的應用研究上都比較充實,但主要是針對智能倉儲的構建問題及對企業帶來的長遠優勢而言,而忽略企業在引入智能倉儲方面的資金及收益回報率等“瓶頸”問題,對企業物流的決策有一定的局限性?;诖?,為了彌補上述研究中的缺憾,本文結合智能倉儲的開發投資及回報狀況,對中小企業的物流倉儲進行了探析。
物流倉儲是指使用自建或租賃的倉庫,實現對貨物的存儲、裝卸、搬運和養護功能。智能倉儲系統是基于現代發達的互聯網技術,結合基礎的云服務器、物聯網技術,加以云計算技術、計算機技術實現。它將“機械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結合到現代化的倉儲設備中,使得自動化立體貨架、堆垛機、引導車、AGV小車、自動分揀設備等,能夠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減少人工的參與,降低響應時間和等待成本。
1. 企業引入并運用了自動化立體倉庫,其高度基本都可達30M以上,實現對倉庫空間垂直上升的空間利用率,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及庫房結構進行定制,與普通貨架相比至少提升了70%的空間利用率。同時利用巷道堆垛機解決了自動化立體倉庫高度上的移動問題,且自動化立體倉庫高精度的鋼制架構能夠保障承載安全問題,有效地減少了貨損。
2. 通過智能化倉庫滿足了倉儲作業的日常需求,通過巷道堆垛機、自動導引車等減少各環節之間的等待時間、響應時間。同時,采用現代化的倉儲管理系統,可以實時了解目前倉儲作業的管理需求,實現頂層管理系統對頂層自動化設備的管理和監控,有效保障倉儲作業的有效運行,也能夠對整體倉儲實現智能化管理。同時,運轉的智能倉儲也解決了傳統物流中招工困難、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3. 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正確地核算資產數量、位置與狀態,有效控制資產流失,自動記錄貨品的使用記錄,規范貨品地使用,降低物品遺失與耗損率。同時,標準化的智能資產管理可以多角度、重現場景,防止資產丟失、閑置、堆積,以確保資產安全。另一方面,智能倉儲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盤點效率和準確率,降低盤點工作人員的投入,為合理庫存管理與審計決策提供正確的數據。
自動化倉庫的建設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且整體的建設周期較長,完工投產后需要有一定的調試和磨合時期。另外,自動化倉庫的建設對于企業的庫房面積和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滿足一定條件的庫房才能夠讓自動化立體倉庫發揮的效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包括立體貨架、堆垛機、引導車等主要設備,其需要大量固定資產的投入,同時后續的維修保養成本也相對普通貨架昂貴得多。其次,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整體架構受到鋼制結構的限制,難以進行變動和拓展,所以無法對企業進行進一步的擴張,缺乏對需求變動的彈性。
首先在成本的投入方面,目前中小型企業在構建智能倉儲主要在信息化建設和固定資產兩大方面。其中,信息化建設主要以“WMS”系統以及“AS/RS”系統搭建為主,在建設“WMS”系統時從初期的調研、功能配置一直到后期的開發搭建,根據福州市信息化行業的數據調查,其普遍報價大致預計為250萬元。
除了購買軟件之外,目前常有企業為了后期系統維護的可持續性而自主組建信息部門用于開發系統。下面,以福州某一企業作為調研對象,粗略核算其開發成本如下:
成本=55 000×10=550 000(元)
人員固定工資成本=(1 200×5+1 000×10+800×25+500×20+10×600)×(20/100)×1.5=21 000(元)
總成本=531 000+550 000+21 000=110.2(萬元)
相較于向外部的信息化企業報價的250萬元,通過自主研發預計能夠節約成本140萬元。
另外,搭建智能倉儲過程中固定資產也是一項重要的成本,如重力式貨架(8 000元/個)、普通貨架(1 440/個)、閣樓貨架(3 150/個)、自動化立體倉庫(4 000 000/套)、PDA (1 500/個)、RFID設備(6 550元/套)、AGV小車(300 000/輛),企業可以根據倉庫規模及大小進行相應的核算。
智能倉儲的投入必然為企業帶來相應的收益。預計通過WMS系統,能夠減少的倉儲作業人數為10人次,人均月薪為5 000元,則10人次的年薪合計為60萬元,在信息化的系統搭建方面,250萬的成本回收需要4.17年。但是在整體的倉儲作業過程中,利用WMS系統實現全作業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能夠提升倉儲作業效率30%~50%,根據現有企業的倉儲效率可以核算出其降低的倉儲成本;在固定資產投入方面,以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載重300KG,速度3M/S的有磁導航的AGV小車報價需要30萬元/臺,小車工作續航時長可達8—10小時,充電時間為12小時,則1輛AGV小車的周工作時長達到67.2小時,而正常的倉儲作業人員周工作時長為40小時,AGV小車的工作時長超普通工人作業時長68%。1個標準月按照工作20天計算,倉儲作業人均工資5 000元/月計算,則1個倉儲作業人員的每小時薪酬為31.25元,而1輛AGV小車每小時工作分攤成本為92.59元,則通過投入1輛AGV小車替換1個倉儲作業人員,能夠在三年內收回投入成本的同時,還增加了作業的日工作時長,整體提高倉儲作業的效率以及正確率。
通過以上智能化倉儲的投資收益分析可知,信息化、自動化倉儲的建設對于生產流通及物流企業的長遠發展必然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由于其巨大的投入,企業應該分階段進行規劃,做好深入細致的內部及外部調研,考慮企業目前的資金狀況,重視未來企業倉儲量的精確預測,對智能倉儲的投入應用進行詳盡的成本及效益分析,循序漸進地根據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的需求預測來建設符合企業實情的智能倉儲方案。